欢迎来到西部乡村振兴博览会,距离开幕还有63天

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 > 新闻资讯

陕西永寿:“三链融合”赋能乡村振兴

发布时间:2025-07-10       来源:人民日报经济网

<p style="text-align:center"><img src="/upload/image/20250710/1752128619612244.png" title="1752128619612244.png" alt="微信截图_20250612151739.png"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近年来,陕西省永寿县紧扣农产品主产县定位,立足自身资源禀赋,以“土特产”的产业化、品牌化、融合化为抓手,通过“三链融合”破题乡村振兴,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深挖资源禀赋,构建特色农业矩阵。依托40万亩槐林、30万亩果园、10万亩草场等资源优势,精心培育出“永寿苹果”“永寿车厘子”“永寿槐花蜜”等8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,注册了“咏寿塬”“槐之乡”等50余个特色商标。其中,40万亩槐林孕育的蜂蜜品牌价值高达67.15亿元,成为永寿县名副其实的“金名片”;3000亩车厘子示范园更是创造了亩均收益超10万元的佳绩,展现了特色农产品的强大经济潜力。同步推进“一镇一业”“一村一品”发展战略,打造了马坊镇苹果、监军街道办车厘子、永平镇槐花蜜三大特色产业带,形成了强华村红薯、寨子村广茄、张贺村生猪等特色产业点,使镇域产业集中度超过75%,形成了区域品牌效应,增强了市场竞争力,获得了消费者认可。着力创建有机认证基地、绿色基地,通过基地监管、实验室抽检、农业综合执法等多种途径,建立健全了标准化生产体系,筑牢了品质根基,提升了质量安全水平。目前,累计认证农产品绿色基地20个、产品22个,有机基地8个、产品10个,通过严格的品质管控,有效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。同时,积极开发槐花饼、槐花蜜、沙棘醋等深加工产品,延长产业链,提高农产品的综合效益,让“土特产”升级为“金疙瘩”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贯通三产融合,激活乡村内生动力。夯实生产端,壮大农业产业基础,店头镇成功入选国家级产业强镇,24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园蓬勃发展,规范化培育了合作社562家、家庭农场218家。通过标准化、规范化的生产管理,持续不断提升县域农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,为后续的加工、销售及品牌化打造运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做强加工端,提升产业附加值,先后吸引了蛋品一号、绿产公司、秦福圆食品、阿果安娜果汁等10余家企业集聚,形成了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。2024年,这些企业的产值达到8.11亿元,通过“车间连地头”“企业连市场”的模式,有效带动了农户进行种养殖产业发展,实现了农产品的就地加工转化,大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。做活文旅端,拓展产业发展空间,以4A级景区云集生态园为核心,串联起多元业态。2024年,旅游综合收入达15.66亿元,农产品电商销售额3.61亿元。“永寿槐花蜜”“永寿广茄”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远销全国,其中“永寿广茄”电商溢价率超过40%,带动80余名农户人均增收1.3万元。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,还带动了餐饮、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。</p><p><br/></p><p style="text-indent: 2em;">创新联农机制,共享产业增值红利。政府引导,加大产业扶持力度,县财政列支4000万元专项资金,用于扶持“土特产”产业的发展。借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的科研实力,为产业发展提供品种改良、工艺优化等全链条技术支持。在全面梳理精准扶贫以来形成的产业发展基础上,创新构建“一镇一主业”“多点开花”的产业矩阵,打造出差异化产业发展方向,推动镇域产业由“单打独斗”向“协同发展”转型,形成特色鲜明、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。市场主导,激发产业发展活力,通过“消薄培强”行动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“造血”功能,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运营水平,激活内生发展动力,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;通过培育龙头企业、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,依托这些市场主体在技术、资金、市场等方面优势,整合各方资源,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,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,推动县域内优势产业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农户参与,共享产业发展成果,成熟构建了“企业+农户”的联合发展模式,2024年,温氏公司带动农户176户,获利8059.54万元;形成了“村集体+农户”的联合种植模式,强华村带动群众发展种植红薯1050亩,获利210万元;培育了利康广茄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务工模式,带动群众420余人,获利128万元。2024年,158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2401.98万元,分红646.59万元,惠及7425户2.5万余人。</p><p><br/></p>


返回列表